前十字韌帶的術後治療計畫

2020-08-04

作者 徐珩翔 物理治療師Heng-Hsiang Hsu, PT, MS


前十字韌帶術後復健,因為開完刀會有水腫、走路疼痛、關節卡住的問題,因此特別讓人灰心,很多人因為痛、不敢走,而拖慢了黃金復原期,這是非常可惜的。

在整個術後的復健過程中,首重治療計畫的及早介入,白話文來說就是,如果我們能趁它關節還有可塑性的時候訓練它,整體復原進程會事半功倍。

大家最容易卡關的項目,是角度。大部分人膝蓋開刀拖了半年,還沒辦法蹲下的真正兇手,是膝蓋關節角度不夠,導致沒辦法訓練到微蹲、半蹲、深蹲等進階動作。因此對應到的走路、下樓梯、綁鞋帶功能都受到牽連。

其次是力量,術後因為表皮、皮下組織到韌帶都有開刀傷口,因此不動會痛、動作更痛是難免會發生的,這個時候要進行疼痛控制,並於此同時訓練你這個階段應該要會的動作,以避免肌肉萎縮,將運動能力盡快拉上來。

以下為前十字韌帶修補或術後的復原進程,若您是部分撕裂或只是發炎(而非韌帶全斷後重接),則需要提高自己的標準。


術後0-2週

目標:膝彎曲90度、控制水腫、維持肌力、避免攣縮

運動:護膝走路、護膝單腳站立

注意:應穿戴護膝


術後2-4週

目標:膝彎曲120度

運動:單腳站立、雙腳微蹲60度、固定式腳踏車訓練


術後4-8週

目標:全彎

運動:單腳坐到站、上下樓梯、單腳抬臀、腿圍差距小於1公分、走路無偏無痛、不可低於半蹲、單腳微蹲30度


術後8-12週

目標:單腳微蹲60度、單腳站一分鐘

注意:無水腫


術後12-16週

目標:單腳微蹲60度可執行20次、單腳跳、正與側併步


術後16-24週

目標:跑步,正與側跑,落地衝擊訓練

注意:最安全的作法是在你進入正與側跑、落地衝擊訓練後,才回去打籃球(或其他具有衝擊性的運動)。此能力階段的人基本上平常走路、追公車已經無痛,所以很容易一個勁兒就跑去衝浪、打球、或做一些刺激性的動作。

基本上個案悶久了,我們很難、也不願意阻止你去玩,只是如果你開始跑跳傷口又痛起來了,記得你自覺超過6分痛(最痛10分),6分痛大概像你術後在凹120度那時候的痛,只要出現這種級別的疼痛你就要停下來,不要讓還沒全好的韌帶又受到傷害。

最後是整理表格,你如果有前十字韌帶相關問題,可以存到手機或是截圖印出來,放在身上,幫自己做追蹤。(如果看不清楚表格可以點進去圖片,有大圖。)